记在前面
注:源代码基于 Java 1.8。
ArrayList继承了AbstractList,实现了List接口。ArrayList在工作中经常用到,类图如下:
动态扩容
如何做到动态扩容的?
构造方法
三种方式实现如下:
其中重要一点无参构造方法,延迟分配对象数组空间大小为10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// 构造方法一:指定容量大小
public ArrayList(int initialCapacity) {
if (initialCapacity > 0) {
this.elementData = new Object[initialCapacity];
} else if (initialCapacity == 0) {
this.elementData = EMPTY_ELEMENTDATA;
} else {
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("Illegal Capacity: "+
initialCapacity);
}
}
// 构造方法二:使用延迟分配对象数组空间,当第一次插入元素时才分配10(默认)个对象空间
public ArrayList() {
this.elementData =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;
}
// 构造方法三:构造一个包含指定元素的list,这些元素的是按照Collection的迭代器返回的顺序排列的
public ArrayList(Collection<? extends E> c) {
elementData = c.toArray();
if ((size = elementData.length) != 0) {
// c.toArray might (incorrectly) not return Object[] (see 6260652)
if (elementData.getClass() != Object[].class)
elementData = Arrays.copyOf(elementData, size, Object[].class);
} else {
// replace with empty array.
this.elementData = EMPTY_ELEMENTDATA;
}
}
动态扩容
1 | private void grow(int minCapacity) { |
动态扩容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。
线程不安全
比如add方法1
2
3
4
5public boolean add(E e) {
ensureCapacityInternal(size + 1); // Increments modCount!!
elementData[size++] = e; // 此操作不是原子操作
return true;
}
elementData[size++] = e,不是原子操作,当多线程添加的情况下,假如size=0时,添加第一个元素的线程添加成功,同时在size没有及时写到内存中时,这时另一个线程继续添加就覆盖了原来的值,要保证线程安全,可以如下使用:1
2// 本质是给ArrayList的每个方法加synchronized关键字,利用Object来上锁
Collections.synchronizedList(new ArrayList<>());
Arraylist与LinkedList异同
- 是否保证线程安全:ArrayList和 LinkedList都是不同步的,也就是不保证线程安全;
- 底层数据结构:Arraylist 底层使用的是Object数组。LinkedList底层使用的是双向循环链表数据结构;
- 插入和删除是否受元素位置的影响:① ArrayList采用数组存储,所以插入和删除元素的时间复杂度受元素位置的影响。 比如:执行add(E e)方法的时候,ArrayList会默认在将指定的元素追加到此列表的末尾,这种情况时间复杂度就是O(1)。但是如果要在指定位置i插入和删除元素的话(add(int index, E element))时间复杂度就为 O(n-i)。因为在进行上述操作的时候集合中第i和第i个元素之后的(n-i)个元素都要执行向后位/向前移一位的操作。② LinkedList采用链表存储,所以插入,删除元素时间复杂度不受元素位置的影响,都是近似 O(1)而数组为近似 O(n);
- 内存空间占用:ArrayList的空 间浪费主要体现在在list列表的结尾会预留一定的容量空间,而LinkedList的空间花费则体现在它的每一个元素都需要消耗比ArrayList更多的空间(因为要存放直接后继和直接前驱以及数据)。
- 是否支持快速随机访问:LinkedList不支持高效的随机元素访问,而ArrayList支持。快速随机访问就是通过元素的序号快速获取元素对象(对应于get(int index)方法);
- 实现了RandomAccess接口的ArrayList遍历优先使用for循环,未实现RadmoAcces接口优先使用foreach(底层也是通过iterator实现的)。
总结
- ArrayList底层是基于数组来实现的,因此在get的时候效率高,而remove的时候,效率低(后面的元素都涉及移动);
- 调用默认的ArrayList无参构造方法的话,数组的初始容量为10 ,其实是延迟分配对象;
- ArrayList会自动扩容,扩容的时候,会将容量扩至原来的1.5倍;
- ArrayList不是线程安全的